7日9時,廈門海滄港,“振興油126”輪停靠在海澳碼頭一號泊位。“這艘油輪從遼寧鮁魚圈港開來,卸油需兩天。”海澳石化倉儲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振宗說。
  上月底,由我省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海澳集團建設經營的廈門第一家民營碼頭通過市級一類碼頭驗收,並獲許停靠外輪作業。海澳石化碼頭總投資約18億元,由8個500噸級至5萬噸級泊位組成。
  “作為民營企業,我們早盼著這一天到來!”海澳集團董事長鄭金泉說。
  民企圓了碼頭夢
  海澳集團參與投資經營碼頭的故事,是投資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也是廈門特區先行先試的一個探索。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鄭金泉從海滄區澳頭村開著小船踏上海上供油之路,一直想有個碼頭供自己使用,於是就建了個1000噸級的小碼頭。“但因為海澳是民營企業,當時這樣做不符合政策。”鄭金泉說,後來由國企廈門船舶工業公司建了5000噸級的金鼎碼頭,租給海澳使用。
  就是這樣一個臨時碼頭,海澳湊合著用了十幾年。金鼎碼頭水深不足,凡有3萬、5萬噸的油船靠岸,海澳就得租用另外的碼頭,然後再用小油船把油駁運到金鼎碼頭。僅倉儲和過駁兩項,一年就增加成本2000萬元。從1995年起,海澳就打報告申請建碼頭,但一直沒有下文。
  “可能主要是因為我們是民營企業吧,廈門沒有先例。”鄭金泉說。後來,連租的碼頭也不能用了,要讓出來建大碼頭。
  2003年9月,廈門市把海滄港區劃分成24個碼頭泊位。金鼎碼頭位於6號碼頭後方,6號碼頭的功能規劃為集裝箱碼頭,石化作業須遷至9號或12號石化碼頭區。
  恰在這時,《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出台,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很快,廈門市政府決定,把海滄12號碼頭及後方庫區交由海澳集團建設經營。這樣,海澳成為廈門第一家參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民營企業。
  “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時、地利、人和,都讓我們趕上了。”鄭金泉說。
  海澳石化碼頭於2007年2月開工,2011年3月試運行。碼頭通過增加內港池的佈局,從原規劃的1個泊位擴到8個泊位,岸線總長度由280米增加到1018米,形成大中小噸級合理配套的小型組合港,不僅使海澳集團的供應鏈條更加完善,(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也大大增強了廈門港區液體石化產品的接駁和吞吐能力。
  多元投資風生水起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市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作了許多探索。如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和內外資界限,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港口、電廠、公交等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領域以及社會事業領域中有一定收益的項目。同時,採取財政貼息、擴大特許權限、提供收益擔保、捆綁組合投資、土地補償等方式,進行市場補償,逐步形成投資、經營和回收的良性循環。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廈門港口碼頭建設快速發展。除一些航運企業自建自用外,合資、參股成為主要投資形式。”廈門港口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說。
  廈門港海滄港區18號、19號碼頭是廈門海滄新海達集裝箱碼頭。2007年11月26日,廈門市與法國達飛集團、香港新創建集團簽約,共同投資建設兩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總投資21.6億元,被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
  如今,新海達碼頭已成為廈門港又一環保節能的大型現代化集裝箱碼頭。
  由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和香港新創建港口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經營、管理的廈門象嶼新創建碼頭有限公司,是內地首家經批准的合作雙方股份各占50%的合資碼頭公司,投資總額近12億元,年設計吞吐量120萬標準箱。
  “廈門嵩嶼碼頭也有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的影子。在中國經濟前景被看好、投資政策相對寬鬆的條件下,他們都來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一名老員工說,那段時間頻頻出現公司參與合資的新聞,排名世界前三的海運巨頭馬士基、中遠、達飛集團紛紛搶灘海滄。
  現在,廈門港口建設已形成多元的投資格局,國有、合資、民營、台資等多方參與,共同為廈門港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根據《廈門港總體規劃(修編)》,未來的廈門港,全港規劃可形成碼頭岸線總長約94.3公里,規劃泊位379個,規劃可形成通過能力約5.8億噸/年,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2020萬標箱/年。
  “隨著廈門市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未來或將出現更多的民營、合資碼頭,社會資本在港口建設方面還大有可為。”廈門港口管理局相關人士說。
  (原標題:多元投資,激活廈門港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75unji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